用了 5 年印象笔记,我想用这篇万字长文带你「入门进阶与避坑」
文章目录[隐藏]
- ▍无纸化尝试与优势
- ▍印象笔记三大优势
- ▍信息录入
- ▍入门部分
- ▍进阶部分
- ▍保存微信消息中的文件
- ▍Markdown 支持
- ▍文本名片扫描功能
- ▍第三方应用结合印象笔记
- ▍邮件转存的高级操作
- ▍本地大文件另类「保存」
- ▍避坑部分
- ▍让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
- ▍重要代码不要写在印象笔记
- ▍大文件不要存在印象笔记
- ▍笔记整理
- ▍入门部分
- ▍进阶部分
- ▍搜索比排序更重要
- ▍巧用笔记合并与关联
- ▍为笔记本建立编码体系
- ▍使用简化格式功能
- ▍代码块里不写代码
- ▍避坑部分
- ▍印象笔记不是垃圾桶
- ▍不要人为添加物理界限
- ▍笔记整理过犹不及
- ▍知识输出
- ▍入门部分
- ▍进阶部分
- ▍合理利用笔记本组
- ▍项目和素材建立关联
- ▍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 ▍避坑部分
- ▍不以数量论英雄
- ▍分享是反馈的最好方式
- ▍别等都学会了再输出
- ▍写在最后
▍无纸化尝试与优势
大学期间,每到考试周倒计时我的书包里就会多出很多笔记本,因为自己从小写字潦草所以经常会出现隔几天就认不出之前写了什么的尴尬;考研备战,我还不幸有过丢失重要复习笔记的心酸经历。字迹潦草加上笔记本买买丢丢是我最初产生把纸质笔记转变为电子笔记的动力。
无论考试周还是考研备战时期的复习笔记,纸笔对于这类短期高强度的记录形式确实有其优势。但大学毕业进入硕博阶段,我明显感受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资料收集加工以及不同信息知识关联整合的场景。针对这种转变我彻底把所有记录转向无纸化,即便偶尔需要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也会进行电子化保存。
可能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无法割舍笔尖划过纸面两者接触的感觉,不过如今屏幕已经越来越接近纸笔的读写体验,譬如 Kindle 之于纸质书,搭配了手写笔的 iPad pro 之于传统纸笔。
至于无纸化记录的优势,你不妨先回忆下自己三天前在笔记本里记过什么,再回忆下上个笔记本里记过什么,是不是记忆已经非常模糊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来了。传统的纸笔记录本身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物理界限」,即不同笔记本之间的必然分离。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个可以无限书写的笔记本,也很难把所有的笔记随身携带。无纸化记录则完全可以满足我们随时记录和同步的需求,它让笔记之间,